1、假定1km长的CSMA/CD网络的数据率为1Gb/s。设信号在网络上的传播速率为200000km/s。求能够使用此协议的最短帧长。
解:
按照CSMA/CD工作模式,最小帧的发射时间不能小于往返时延2τ.
因为网络长度为L=1km,网络上的传播速率为200000km/s
网络的往返时延2τ=2×1(km)/200000(km/s)=10(μs)
设最小帧的长度为M
则有: M/1(Gb/s)=2τ 则 M=2τ ×1Gb/s=10×10-6(S)×109(bit/s)=104(bit)
=10000(bit)=1250(B)
2、为什么以太网有一个最短帧和最长帧?
答:
(1)、设置最短帧:因为以太网上的信号传播速度有限,发送站点发送完一帧数据后,全以太网站点并非都能瞬间检测出这个帧的发送。当某个站点刚刚发送完数据后不久就检测到发生冲突时,就必须丢弃这个受损的帧(这种帧就是因为发生碰撞而异常终止的短帧)。如果一个站只有非常少的数据要发送,因而帧就会非常短,如果让这样的短数据帧在以太网上传送,那么就无法和因发生碰撞而异常终止的短帧相区分。前面的短数据帧是有用帧,后面的碰撞异常短帧是无用帧。设置最小帧长就是为了区分上述两种帧,对于有用的短帧,以太网标准规定要在数据部分进行填充,使其长度达到以太网标准规定的最短帧的长度(64字节)。因为发生碰撞而异常终止的短帧的长度肯定都是小于最小帧的长度,因此就可以区分这两种帧了。另外,以太网偶尔也会出现噪声,这也会形成很短的帧,其长度也是小于以太网标准规定的最短帧长度。规定了最短帧长就可以把由噪声产生的短帧丢弃掉。
(2)、设置最长帧长是为了保证各个站点都能公平竞争接入到以太网。因为如果某个站点发送特长的数据帧,则其他站点就必须等待很长的时间才能发送数据。这对于资源的公平竞争不利。
评论